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离开了一段时间,因为最近确实很忙,在push自己去经历很多以后也许不会再有机会去做的事情,也见过了很多人,对人生又有了一些新的看法和感受:
~8月份朋友在迪拜过生日,我又再访了阿布扎布和迪拜,也感受了疫情后的中东市场;
~国庆假期回了一趟老家,见了很多好多年不见的朋友和亲人,也了解了大家近况;
~A股意外暴涨,我奖励了自己一趟欧洲一月游;
这一篇内容会比较分散,像是4篇不同的文章(关于创业、关于投资、关于老家朋友、关于欧洲路上的朋友),但是我不打算分开几篇来写,而是用这一篇总结下我离开这段时间的一些所想。
📝 关于创业
创业从来不是打工的退路,而是对自己人生的觉醒
今年下半年,我身边的很多95后们好似都忽然清醒了:
- 之前的大厂同学都逐步裸辞,痛斥着靠出卖个人时间和精力来获取回报的工作方式之低下,相信用打工同样的精力来做自己的事业会更长久和赚钱;
- 时常不联系的同学会忽然托人找我约饭,希望做点副业,了解跨境电商的风险和寻求建议;
- 在体制内的朋友在接近30岁时选择砸掉铁饭碗,从头开始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忽然之间,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变得非常焦虑和不快乐。但其实一直以来,焦虑和卷是随着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的,在人生各个阶段都促使懵懂中的95后规划好的既定轨道里做好眼前的事情,走好眼前的路,扮演好既定的角色。只是当前这个节点,社会对于95后的一代的社会期望是成家立业和收入稳定,逐渐成为一个好父亲、好母亲和好员工。而作为互联网时代成长的我们,有更多机会去了解世界,了解其他人的活法,所以很多人会审视自己,按下暂停键审视自己,不愿再随大流过既定的人生。
然而,当前市场环境可以说是非常差了,很多行业并没有等到疫情后的回温,反而是等到了不得不实行的降本增效。国内互联网早已过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传统行业为应对市场变化也基本都尝试过几轮数字化转型。以往的市场竞争者都在实时关注着市场机会,留给新的创业者的机会其实是非常少,即便抓到了合适的机会,能从0-1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创业者则是更加艰难。
创业维艰,但对很多人来说又是必经之路。所以在面对以上几类人群寻求建议的时候,我会充分的提示潜在的风险,也会帮助思考实现其业务的必要路径,但是我几乎不会建议别人去创业,因为创业的每一步都是创业者需要自己去探索和挖掘的。因为我相信有魄力有胆识的创业者能挖掘自己喜爱的事业,而不是做一个看似理性的结论。
无法承受一无所有的失败,就不要幻想成功
创业本身就是一个九死一生的事情,创业是一个人一生的修行。
我非常认可一句话:“创始人是什么样,一个公司就是什么样”。无论是否有资本介入,无论后续公司发展成多大规模,这家公司的发展天花板还是要看创始人。
在看《凡人歌》时,里面的王睿智在公司A轮融资失败后选择出家,王睿智作为一个跨过“死亡谷”的企业家在选择出家前面对多方的压力包括:
~面对员工,创业者要做好公司所有事务的兜底,承担起员工一切的开销和未来公司的现金流的责任,要满足忠诚员工对于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要持续解决公司内斗、拉架和做人事决策;
~面对市场,要保证产品的创新和销售的强有力,对销售内部贪腐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面对自己,王睿智创业多年,持续的高压工作让他一直都患有抑郁症。宗教信仰给了他很多精神的慰藉,公司和家里设了专门修行的房间也让他可以从凡尘中短暂抽离。
而现实生活中的商战远比电视中复杂的多,像王睿智这样能带兄弟们在创业中闯出一片天的创业者其实已经算是非常成功的了。其实创业十之八九都是会走向失败,而创业失败的原因又可以有千千万,所以,没有准备好一无所有的创业者请勿冲动。
当下也许是最适合95后再闯一闯的年纪
当你做好了面对最坏结果的打算,并且你可以接受自己失败后的一无所有,那我建议你越早失败越早亏钱越好,当下是你之后人生试错成本最低的时候。
再早几年,你缺乏社会阅历,缺少社会基本常识;再晚几年,你有妻有儿,你不敢再有闯一闯的决心。哪怕是从最简单的了解如何开一家超市、奶茶店、咖啡厅、网吧、酒吧、服装店、宠物店……
💰 关于投资和理财
所有向往财富自由的人都绕不过投资理财这个话题。我这些年来接触过的投资产品或者类金融产品有银行理财、货币基金、债券、指数基金、A股股票、H股、crypto、NFT等产品,有经历过虚拟货币1小时40%的暴涨,也经历过1天暴跌80%。有认真的做一家家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做模型做定价,关注市场动态,也试过盲押猜话题式的炒股。
有了之前的投资(亏钱)经验,目前我对风险投资的态度是谨慎中激进,不做看不懂的投资,不内耗,不纠结,不跟风。我只有把握非常大的时候才会入场,入场必重仓,离场时我也会非常迅速。入场时给定自己一个割肉下限,达到下限立马清仓。一旦市场情绪出现变动的趋势,第一时间离场绝不犹豫。
投资是一个非常依赖专业度和操盘经验且需要持续关注的事情。长时间的盯盘和做研究会消耗较长时间和精力。我在23年后基本没有再做风险投资。而9月底时与金融业内朋友交流后发现这波必定会有一个快速疯牛期,所以我在国庆前几天,我半仓A股,持续吃了几个涨停板后在高点清仓。这次交易也让我理解了A股的投资逻辑其实是重炒作重话题,要报团和选赛道。
即便这次我在A股有赚钱,我仍不会长期持有A股。秉持捡的钱要快速花掉的心态,我决定先奖励自己一个月的欧洲行。
📎 回了趟老家,遇到的那些朋友们
我18岁前基本都是在老家,在这里上了小学、初中和高中,但这几年我基本很少回老家,老家的身边的朋友也都没有保持联系了。这次回老家正好赶上国庆,见了很多之前的朋友、亲人和同学,有些是我主动联系的,有些是偶遇的,大家的状态都有了非常大的差别。
这次在老家呆的时间也比较久,有机会多见一些朋友,深刻的聊了聊大家近况:
- J是我从小到大的发小,也是我小时候最好的朋友,我们小学成绩一样差,经常一起上下学,去网吧打游戏,一起受罚,一起吐槽班主任。J也是伴随我成长共同经历很多事情的同学。记忆中的J像是一只阳光小狗,但后来J的父母离异对J造成了很大伤害,J性格也开始变得沉稳。再到后来,J去当了兵,退伍后回到老家消防。这次回来我联系他喝酒时才看到他两年前给我发的消息,邀请我去参加他的婚礼,但是当时因为工作我没能去成。我俩见面之后我才了解到,他已经有了孩子,还没有来得及恭喜他,他就告诉我因为双方意见不合,他俩今年已经离婚了,而婚后孩子判给了女方。那一瞬间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因为这几个词对我来说熟悉又极度陌生,我很难想象在我们这个年纪经历这些事情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更让我惊讶的是,面对这个曾经无话不说的朋友,我竟然说不出来话。
- 回来第二天,我在街上办完事后等人接我,忽然远处有一个人摇下车玻璃叫我名字并喊我上车。我上车后看着这张脸,实在想不起来眼前这位究竟是谁?为什么我会感觉如此的熟悉?这个过程持续了10多分钟,R就是不告诉我他名字,R提到一些细节,我除了震惊外,还是想不起来。也不知道为什么,忽然之间,脑袋里出现了两个字,我问他是不是“RT”,他说是。然后我拼命回想关于RT的一切,RT曾经是我初中叛逆期的最好的朋友之一,是我初中最为佩服的朋友,在印象中R是一个果敢和仗义的好兄弟。记忆中有一次R和我的另外一个朋友打过一次群架,那天下午放学后,他俩都叫了很多学校外面的兄弟,加起来规模有上百号人,把学校外的一块地方挤得水泄不通。之后他就转学到了省会城市然后他也基本上断了和老家朋友的其他联系。再后来,他也当兵了,退伍后他很拼也很努力的生活着,为了赚钱做过很多生意,甚至还有ins/youtube刷粉刷播放量,也做过传统的生意。好在近几年他做矿产运输赚了一笔,所以整个人松弛很多,每天茶室喝茶聊生意。我非常替他开心,看到他状态越来越好。
- Z是我另一个发小,Z他爸和我爸很好的兄弟,我们从小学就是同学,直到高三考大学还是一个班,所以从小我俩就容易被拿来对比。这次回来之后我了解到Z也结婚生孩子了,他生了一个特别可爱的儿子。我爸也因此很羡慕Z他爸生了一个一米九几的大高个,长得又帅又壮,工作又稳定,更重要的是年纪轻轻就可以让他抱孙子当爷爷了。当父亲的Z和前几年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心态还是一个没做好准备就当上父亲的年轻小伙。
- SJ是我的一个妹妹,S的哥哥是我同学,S母亲与我爸是青梅竹马,这么多年来我们两家人都一直互帮互助。前几年S的父亲意外去世,留下她、她妈妈和她哥哥三个人。而她母亲并没有被现实打垮,独自撑起了这一个家,S的哥哥前段时间从美国研究生毕业后在北京做了程序员,S也在北京找到了fashion Designer的工作。这次回来,S的哥哥还带了女朋友和岳父岳母来订婚,而我和我爸妈也帮忙招待他们。
- SYK是我的一个弟弟,他们家20多年前从东北来到我们这边开了当时最火的洗浴中心,又开了好多家连锁手机店、餐厅等。我这个弟弟6岁左右从黑龙江来到山西和我一起去寄宿学校,虽然是东北人,但是很快学会了一口流利的山西话。他也是属于从小不爱学习让老师很头痛的类型,但是我考上大学后也激励了他想要考大学的冲动。后来他上了人大,我们在北京也经常见。毕业之后他搞过好多项目,比如外卖,电商,P2P,目前在做设备租赁。然后这个表弟也结婚了,他娶的老婆还是我的初中同学。
忽然之间,我又深刻感受了一轮北方传统又出奇一致的社会的成功范式和鄙视链。一时间,身边大部分人都娶妻生子了,甚至不少人已经离婚或者二婚。而基本上所有人都会按照公务员>国企>私企/经商的鄙视链来衡量周围人的成功与否。在这里,没人聊创业、互联网和投资,大家都只关注家庭和稳定性。还是那个面子上过的好比真的过的好更重要的社会。
当然,我们这一代很多同学也淡出了大家的视野和讨论圈,在街上偶遇到之前一个初中同学,半脱发搭配大肚子,看上去有40多岁的样子,与我记忆中的阳光快乐young dumb and stupid的判若两人。我不敢问他最近经历了什么,我既没有经历可以共情又没有能力帮助,只能草草结束。
人生啊,多的是像J遇到的不幸和无奈,多的是我和R这样一段时间特别好的朋友忽然别离后再也见不到,多的是Z这样的没做好准备就做了父亲/母亲,少的像R这样能在10年后的街上一眼把我认出的再见。我们的眼界,处境,价值观一直都在变,大部分的朋友注定只能陪你一段时间,但是即使各走各的,面对时代的要求,社会的范式,我们又有什么区别呢?
📎 关于欧洲之行
前面提到的A股小赚一波后,我清仓决定奖励了我一个欧洲之旅,然后我就得到了以下内容:


为什么会有这趟旅行,一方面是大A,另一方面我和朋友很早前就有规划。然而在出发前我的朋友因为签证没下来,所以我只能暂时自己启程。
这时正好一个朋友有规划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以及维也纳的行程,而维也纳行程后我预计我朋友的签证也差不多可以下来,后半段就可以和我朋友一起玩。所以我就规划了以下路线:

因为之前已经去过葡萄牙、西班牙、瑞士和法国,这次就重点游东欧和中欧。一路游过了布拉格、布拉迪斯拉发、卢布尔雅那、萨格里布、Zadar & Split、维也纳、布达佩斯、克拉科夫、哥本哈根、杜塞尔多夫、科隆、埃森、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布鲁塞尔,然后从米兰回香港。
在欧洲路上遇到的那些人
这一个线路并不是提前规划,而是临时起意做的,实际旅游下来感觉对我来说一个月刚刚好。我这次强迫自己去住hostel,去了解更多年前人的想法,这次也特别幸运认识了很多来自全世界的年轻人:
- 在布拉格,我认识了一个来自以色列的Amazon程序员朋友Nitai,特别搞笑的是,他居然知道“鸡你太美”这个梗,他说她的名字和Ji NI Tai Mei很像,我表示震惊又感到了中国文化好像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世界。我分享了从中国带来的番茄肉酱魔芋面,他给我做了一顿三明治和以色列汤,我跟着他我学会了如何快速做西餐,如何在欧洲找健身房,如何快速解决早餐等。放以前我在超市是绝对不会买Peperroni、Cheese还有Protein Yogurt,但是自从吃了他做的,我后面的行程也学会了自己做,关键是真的划算。我们一起City Walk了两天,他又带我去尝了一家他最爱的布拉格餐厅,价格也很划算。我们也一起讨论了以色列现状以及他未来的规划,他觉得我的创业经历很鼓舞他,未来也许想来中国看下有什么机会可以带回去以色列创业。
- 之后我离开布拉格去了布拉迪斯拉发,这是斯洛伐克的首都,也是一个小到半天可以逛完的小城,相对来说不是很安全,我到的时间比较晚,入住后在这里我认识1个西班牙人,1个南法人,1个英国Liverpool的女生和1个保加利亚Burgas的足球运动员。我和Bulgarian 00后聊的最多,他很想认识我做朋友,还邀请我打LOLm。但是我因为逛一天比较累就只是短暂和他聊了一会,但是短短一会我感受到了当下东欧年轻人的无助。作为一个个子190+的运动员走在自己老家的海边还被Mafia拿枪勒索了钱。想靠自己擅长的足球改变命运但是抵不过球队教练的暗箱操作,所以他选择退役去阿姆斯特丹发展。
- 之后我加入了朋友的克罗地亚之旅,他和我同岁但是目前还在英国读Finance PHD。我一直以为读博留校会是我们这代人的最后净土,实际上疫情后各行各业经济很差,学校招生也越来越困难,学校没钱就没预算招教师,所以对应的大学教授的坑越来越少。虽然对比同龄人,学校相对单纯很多,他也面临着他的挣扎。
- 我们在维也纳别离后,我去了布达佩斯。本来我期待的布达佩斯是在多瑙河的轮船上,《Young and Beautiful》一响,我和朋友举杯共饮🍻。但是因为朋友签证还没有下来,所以我多瑙河畔只有我独饮。这次我认识了来自是法国最好学校PSL的三个好兄弟,而且他们还是学的Physics,像是生活大爆炸里走出来的。作为法国人他们每年有30多天年假,这次舍友三兄弟打算自驾来玩东欧一圈,基本上每天晚上都要喝到4-5点,他们邀请我加入他们行程,但是对于我这把年纪的人来说,属实有点hold不住。我们去了这边的Ruin bars,那边还有飞镖和台球,我们2v2组队打台球,我给大家展示了一下4连进🎱,着实带给法国人一点小小的震撼。其中一个兄弟目前在做Space Engineer,跟我科普了Space Industry的全球发展情况,以及他们检测到中国卫星正在悄悄发展。然后三兄弟在拼命和我学习中文骂人脏话,学会之后互骂那场面太美,不敢回想。

- 布达佩斯之后我去到了波兰的克拉科夫,去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和克拉科夫矿洞,在路上认识了一位已经旅行18年的上海大姐,她一边做抖音和思域带货,一边旅行,她说她已经这样的状态很久了,国内的朋友也越来越少了,可能会一直在路上。
- 最后我朋友H终于下签了并在拿到护照后立马买了第二天一早的航班来哥本哈根加入了我的行程,我们后来去了丹麦、德国、荷兰、比利时和意大利。与H的旅程从来不会缺少意外,也习惯了各种事情的发生。虽然我们已经一起去了好多国家和城市,但是在这次旅程中,我又解锁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被开1000块的罚单,第一次去错机场(只能改签最近的一班,改签费200欧),第一次在机场过夜……但面对这些事情,我们心态越来越沉稳,允许任何事情的发生。好的方面的话,我们一起完成了很多to do list上的事情,吃了很多哇塞的餐厅,我俩还都在YSL买到了超喜欢的款。感谢自己有一个可以陪我说走就走的朋友。
- 作者:Bennett Niu
- 链接:https://niulengxiao.asia/article/Leftforawhile
- 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